11月15日下午,入职研修第六讲之“教学工作坊”在竞慧东楼404室开讲。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路国平、经济与贸易学院李想、高等教育研究所毛勇等老师与新教师们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为新教师展示生动的教学案例,传递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为新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路国平:如何上好一门课——备课、讲课和研课
“教师是良心工作,教学是一门艺术,讲得好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享受,讲不好低头率就高了”。路国平从“备课”、“讲课”到“研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具体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具体指导。
关于如何备课,路国平老师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备教案、备课件、备课后作业。他介绍了如何根据课程特征、学生特征来审视和细化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清晰目标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关于如何讲课、研课,他分享了教学内容选择与更新、与学生清晰交流、“五分钟提问”、“课件和板书融合”、“授课语速要想得快、讲得慢”、“每节课后回顾课堂”等方面的经验。还特别介绍了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中的实践,认为信息化教学使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越来越开放,“当技术融入教学,可以有助于老师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李想: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课程研讨
李想老师先从现在的学生特点谈起,他认为“课程研讨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开展问题导向型学习、综合性学习,做真正的探究”。他以《让数据自己说话:DEA绩效评估的乐趣》课程为案例,围绕研讨课的意义与定位、研讨的组织与实施阐释了课程研讨的系统化设计,让新教师领悟到引导学生展开课程研讨的真实内涵。
他分享了引导学生展开课程研讨的路径与方法。提出“好的课程素材是有效研讨的基础;相关学术动态与前沿是有效研讨和延伸学习的供给侧条件;课程考核设计是有效研讨的制度保障”。他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以探索方式推进,不给学生以‵权威仅此一家′的印象,为后续开放讨论与延伸学习打开空间;既要强调对课程基础与核心的准确把握,也要对学生的‵异想天开′因势利导、促进其与主流研究动态接轨;在考核方式上采取项目参与制、项目小组考核制与课外线上讨论制结合的考核方式”。
毛勇:教研成果之厚积薄发
“没有天生的好老师,青年老师都有一个成长过程”,毛勇老师首先就教学研究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作了阐述,教学是大学教师工作的“鸟之两翼之一”,教学研究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
“教研成果涉及内容广泛”,毛勇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新、实践教学与创业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保障、教师素质提升”等,都可能孕育为教研成果,通过“论文、专著、教材、课题、获奖”等不同形式的载体来呈现。关于教研课题,毛勇重点介绍了国家级、省级、校级教研课题的申请、立项、结题、政策支持与奖励等,并挑选了较有代表性的教研课题案例的研究过程与新教师们进行了分享,认为“选题要具有前瞻性;申报题目新颖、亮眼;申报书书写规范、内容丰富充实;申报人和课题主要成员具有前期研究成果”。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人人需要学习教育学”,“开展教学研究”,“丰富高等教育学学养”,努力提升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