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千里:谈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发布时间: 2011-04-27 浏览次数: 1569

2011425日下午2:30,在中和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反馈会。会议主要内容:各位督导老师向校领导汇报期中教学检查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分管教学的尹平副院长、教务处蔡则祥处长参加了会议。

作为信息员,我有幸和其他8位信息员一道,通过这次机会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践中。会上,各位督导老师提出了他们在教学一线发现的很多问题,例如:有些老师过度依赖PPT、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知识的拓展比较粗糙、不能与学生很好的互动、存在随意调课和补课情况、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部分课程的出勤率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做其它事的现象比较多……

当我听到各位督导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时,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在我心底油然而生,因为我发现,老师是很关心我们的,在他们的能力和职责范围内,尽可能的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的工作;学校也正在锐意改革,我们的领导很重视教学,并且正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正是老师、领导所关心的问题,不同的是,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改善这种现状。

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很紧迫的问题——学生参与的不足。我们的教学,需要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知识需求?我们更适合什么形式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或者哪些需要改进?我们的教学管理也迫切需要被管理者的参与:我们不去了解教学管理上的各项政策,怎能做到信息对称?我们不去关心学校政策的制定,又怎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学习权益?

我们一直说,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地方,所以,对我们来说,很多事情不是“与己无关,就可以高高挂起”的。如果我们不去参与,仅仅是私底下抱怨几声,老师和学校怎能了解我们的意见与想法?我们不能成天只在嘴上高呼要“权利”、要“自由”,任何权利或自由从来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做好的“蛋糕”放在我们面前,难道还得连哄带求的我们才去吃?

我相信,我们不会在这样一个循环中一直转下去:老师抱怨我们不够积极,课堂气氛调而不动、启而不发,而我们指责老师不关心学生、上课只知道念PPT、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校抱怨学生太懒、不主动、不积极、不理性,所以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做一些限制我们自由或者权利的事,而我们因此就指责自己没有这个“权利”、没有那个“自由”,对学校发布的一些政策总是不理解,甚至心存不满地去抵触。

为什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管理,我们的参与度都很低呢?当然外在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生,我想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谈:我们真的太被动、太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了。很多企业和外国的学校,都很欣赏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同时又都指出:中国的学生普遍太“温顺”,就像小绵羊,不懂得如何主动去表达自己、推销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先不要急于去找一些材料来否定这个命题,先看看下面说的是不是事实: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我们的老师太勤劳了,把具体该学的、该做的,都整理得好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 “消化”。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勤奋的老师反而会带出一帮懒学生的道理吧。我们习惯了听,上课听老师讲,作业听老师布置,计划听老师安排……鲜有能够自己主动去搜索学习资源、探索如何拓宽更多知识,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环境之中,创造性从何而来?以教学为例:一方面老师“咀嚼”过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缩小了它的范围,还要受老师个人知识储备、教学方式等的制约,真正传给学生的东西已经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是随意的,是有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校制定出来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进度,是按照教学标准、以多数学生平均接受能力为依据的,而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因此,如果我们只知道一味地跟在老师后面,以为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就万事大吉,而不是在此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学习方向,我们又怎能成为具有自己个性或特色的杰出人才?

总而言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管理,都需要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也是学校领导所殷切企盼的。所以,不要去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让老师觉得自己“很傻”,告诉你,我们绝大多数老师是如此的善良,以至于他们只会爱学生;不要去担心你“人微言轻”,觉得自己的建议不会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只要你是善意的,学校领导会特别高兴你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不要觉得自己和很多事情都划清了界限,在这样一个高度开放、自由竞争的社会,“独善其身”的例子已经成为了过去,任何一项政策都与我们切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不要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思考成熟了,就立即付诸实践。尝试去战胜自己的怯弱心理,告诉自己不要退缩,因为去尝试,即使错了,也是一种学习。

作为信息员,我们的参与更显重要。信息员的工作需要我们与更多的同学、老师、领导交流与沟通。张映光老师曾说过:能不能克服自己的心理阴影,敢于说出来是第一步;能不能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影响听的人,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并拿出行动去改变又是另一种境界。以前我一直有意避免在公共场合“大放厥词”,我给自己的借口是“言多必失”。但是,从今天会上我的发言,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真是错大了,说话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不断完善技巧。今天下午的发言,明显感到自己要说的话很多,却不知道如何提炼,没有重点,时间把握不住。所以,只有在实践中、在参与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

同学们!未来世界的领导和创造者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最好的自己,主动参与,让南审因我们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