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工程管理等专业主干类课程进行试点评估的通知(评发〔2009〕2 号)
发布时间: 2009-12-21 浏览次数: 1352

课程是高校开展教学建设、组织教学活动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核心和基本落脚点,尤其是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课程教学 质量,为迎接教育部即将开展的专业评估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 近期开展对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用管理、税收等四个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试点评估。 现将评估工作通知如下,请各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参评工作。

一、评估目的

对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进行诊断性综合评估,了解课程建设状况,总结课程建设经验,针对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增强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提升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不 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创建特色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估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审计学、建设项目审计;

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战略管理;

信用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信用管理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信用风险管理;

税务专业主干课程: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税务筹划。

三、评估时间

2009 12 月至 2010 6 (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评估方式

在各门课程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教学评估办公室将组织校内外专家通过听取

汇报、查阅资料、听课、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估。

五、评估领导小组

尹平(组长)、张金诚、时现、蔡则祥、李群、姜德波、刘志友、张芊 请各相关学院及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课程评估工作。特此通知。

附:南京审计学院专业主干类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一、专业主干课程体系

() 课程目标

主要观测点:课程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先进性及地域特色评价标准:主干类课程定位准确,符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一致性、完备性、不可替代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与互补性,与国内外同类专业相比既具有学科共性也具有特色专长。

() 课程标准

1.课程教学标准 主要观测点: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教学资源、课程管理、学习支持评价标准:提供与学生获得学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主干类课程教学标准,把达到和保持专业课程质量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职责,并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研究成果及需求变化,对课程标准及时进行修订与调整;有明确的主讲教师开 课标准和流动机制,保证教学和研究处于专业一流水平;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满足 教学需要,能够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实施;课程管理制度完备,并能够起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作用;把为学生课程学习提供充足的指导作为课程教学标准的重要方 面,创设一种支持学习的环境,为学生获得课程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成就提供学习 支持。

2.学习质量标准 主要观测点:考核模式、成绩评定评价标准:学习质量高标准,质量保障与改进措施得当,作业、讨论、考试的标准、频度和成绩等级评定,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成就和 教师的课程教学成就,并诊断出需要改进的方面。

() 课程结构

主要观测点:内在逻辑结构、课程的知识点分布评价标准:根据知识的性质和内在逻辑结构来组织课程教学体系,专业主干课程所涉及的学术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知识点在课程体系中科学分布、有机衔接,无重复和冲突。体系架构注重学科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实现和全面发展。

() 教学内容

主要观测点: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 评价标准:课程内容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理论课程内容中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中的实践和实验环节的技术性、应用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得当,理论联系实际,课 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训、素质养成于一体;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效整合。

()课程管理

主要观测点:质量标准、教学档案评价标准:课程质量标准、教学环节的相关标准准确、详细、科学、有效;

课程教学档案规范齐全,有完整的教学活动和课程组定期活动记录,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授课进度、考试大纲(考试蓝图)、教学研究、教学检查、同行听课,作业批改、成绩评定、试卷分析、教学监控反馈处理资料等;能够在传统 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及学生个体需要、新的课程研究成果以及改革的要求,动态地进行连续的综合性课程评价,不断更新和完善课 程体系。

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条件

() 教学队伍

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主要观测点: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评价标准: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教学队伍中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教师。

2.教学队伍结构与整体素质

主要观测点: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学团队及教师培养

评价标准: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聘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

3.教学人员的配置

主要观测点:数量与规模、课程生师比、一师两课、一课两师、学科背景与课程要求的匹配性、近三年主干课新开课、开新课比例、高职称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比例评价标准:配置合理,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4.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主要观测点: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评价标准: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一定数量的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 改项目、教学研究课题、教改教研论文。

() 教学资源、设施及环境

1.教材及相关资料 主要观测点:教材建设与选用评价标准: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 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2.实践教学条件 主要观测点: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评价标准: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

3.网络教学环境 主要观测点:课程网络资料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评价标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

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主要观测点: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教学方法

主要观测点: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评价标准: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手段

主要观测点:信息技术的应用评价标准: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课内外教学

主要观测点: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等的良好率达80%以上。

()学业辅导

主要观测点: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评价标准:教学高标准要求,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资料(教学大纲、参考资料目录、课程网站、教学辅导用书);能够按课程质量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研究性学习,批阅及时,成绩记录准确;鼓励在 线作业与在线批阅;能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及时进行课外辅导和答疑,有成效, 学生反映好。

()学业考核

主要观测点:考核模式、试卷质量评价标准: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考试模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试卷质量高,考核知识点分布合理,成绩分布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质量,达到考核要求,出卷、阅卷无差错。

()教书育人

主要观测点:学习支持、教学责任心评价标准:主动开展教育工作和学生辅导工作,多数教师为学生学习支持中心志愿者参与学生学习指导工作,无教学事故,受学生欢迎,获得教学奖励人数多。

四、专业主干类课程的质量保障与改进 () 课程质量管理制度与质量控制观测点: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评价标准:课程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有记录,能起到激励与制约作用;课程质量控制机制完善,有效发挥调控功能。

() 课程评价

评价标准:通过对后续课程中学生参与状态的评价,了解多数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促进后续课程顺利开展;通过已修学生对课程教学、 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掌握课程的实际质量状况,反映需要改进 的问题;通过历届学生修读的合格率、优秀率评价学生学习的基本效果。